【教师风采】在新药研发的路上 不懈怠 不放弃——在学校2022年人才科技大会上的发言

日期:2022-09-09   来源:科技产业部 人事处    作者:何东贤   编辑:曹中立   审核:易利华   发布:唐梦忆   点击:
审核 易利华 发布 唐梦忆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同事:

大家好!我是重庆英才团队负责人何东贤。很荣幸在这里汇报我们团队的组建、现状和发展规划,并分享个人对高校科研工作一点感悟。期望得到大家的指导和帮助。

2018年9月我被学校选聘为专职科研人员,在这之前,我从事了15年化学药物研究与生产工作,我深知现代药品开发是一个系统工程,一个人的单打独斗根本做不了,得建专业团队。团队在组建过程中,学校各级领导、科技产业部、人事处、药学院、资产处、后勤处等在人员招募、设备采购、试验场地诸多方面提供了巨大支持。

团队成立初期,只能承接一些金额很小的横向课题。究其原因一是新产品规划是医药公司的核心机密,前期无法商讨合作;二是能上新药研发项目的公司都是实力强劲的大公司,我们小小的团队根本不具备合作的基础。因此,选题立项,先行预研,再到成果推广是团队能够生存下去的唯一出路。医药项目千万条,选对题目第一条。

我给团队选择的第一个药品研发题目是头孢维星钠,为什么选它,头孢维星钠是国内顶尖药企(包括齐鲁制药、海正药业、丽珠制药)苦苦研发却没有成功的产品,是美国辉瑞公司的王牌,一支针剂国内售价高达1400元,只能进口没有国产。被喻为兽用化学药品研发的珠穆朗玛峰。团队必须要登顶珠峰,它是团队活下来的唯一机会。

为此我请来了王光明老师,我的研究生导师,我认为的国内ß-内酰胺类抗生素领域的首席专家,没有之一。王老师看了选题,兴奋的说:好,就干它!多么让人有安全感和自信的一句话啊。团队还请来了重庆大学吕君江老师、重庆医工院周兴国老师,团队建设初见成效。

经过接近四年的艰苦奋斗,我们成为了国内首家将头孢维星钠合成工艺开发成功并实现中试放大生产的单位,该技术转让至齐鲁制药,并已实现国产化试生产。2021年12月,我选择的第二个预研产品葡庚糖酐铁也成功转让至联邦制药。四年来,团队规模逐渐扩大至14人,横项、纵向科研总经费达1600余万元,团队由此走上了较为良性的发展之路。

在科研实践中,团队凝结共识,以宠物药品研发为主攻方向。很多人问我们,为什么选择看似并不高大上的宠物药呢?我想在这里给大家科普一下,目前进口宠物药品占据我国70%以上市场份额,生物疫苗领域高达90%。假设美国辉瑞制药一家公司发生断供,国内宠物的防疫和治疗都会被瞬间按下暂停键!宠物药品属于生物医药大健康产业,如果国产宠物药品行业持续的落后,我们的猫猫狗狗都只能用进口药,还拿什么让人民群众相信我们民族的医药工业是可以信赖的!宠物药的研发难度和人用药是一样,我们团队没有投机取巧,我们正光荣的为补齐中国生物医药产业最后一块短板贡献自己的热血和汗水。

团队目前预研的四个产品都是市场急需却大量进口。同时,团队正与国内著名药物研究院齐鲁研究院合作开展创新药物研究。如果预研产品全部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我们甚至可以憧憬我们亲爱的学校登上国家级科研荣誉的殿堂。

高校做药学应用研究其实是非常不讨巧的,哪怕学校如此的支持我们,我们依然与大型药企的同类型研究团队存在巨大的差距。如果按照传统的科研成果转化模式,我们预研的大部分产品都可能会被束之高阁!

穷则思变,我和科技产业部胡雪琴部长,联合沙区科技局,针对我国宠物药品行业处于发展初期,优势企业和优势区域未形成的现状,积极推动沙区政府创立宠物药品创新创业园区,以此提高我校的科技成果转化率。我们给它取了一个非常好听的名字:重宠药谷。如果成功,我们能够更加紧密的对接初创企业科研需求,也能够让我们亲爱学生更早的接触和进入这个拥有无限可能的新兴行业,甚至能够推动我国宠物药品产业的发展进程。

没有成为学校老师之前,我并不明白高职高专为什么一定要做科研。当我走上讲台,面对那些可爱、单纯,对未来有些迷茫却渴望成功和社会认同的学生们,我才明白,只有老师勇敢投身伟大的医药行业实践,代表行业的科学发展方向并取得行业认同,才能让自己的学生爱上药学,爱上医学,进而刻苦的学习,然后自信而骄傲的投身行业实践,专业老师的科研实践才是最好的课堂思政!

目前我们的团队还处于发展的初期,也面临很多困难,但梦想却愈发清晰,上下一心,誓将团队建设成为国家具有重要影响力的宠物用化学药品研发团队。我们团队对学校大家庭的每一位老师都是开放的,我们希望得到您们的帮助,也将真诚的帮助每一位想做科研的老师们。在学校领导的支持下,在学校大家庭的关怀下,我们的目标一定能够实现。

最后,衷心祝愿各位领导、同仁万事如意,祝我们的学校蓬勃发展、蒸蒸日上!

上一条:【教师风采】不忘初心 潜心育人 守望花开——在学校2022年人才科技大会上的发言

下一条:【教师风采】搭平台、建团队;抓机制、出成果;守正创新、继往开来——在学校2022年人才科技大会上的发言

关闭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bat·365(中文)官方网站-登录入口 渝ICP备11007800-1号 渝ICP备11007800-2号 

渝公网安备 50010602500345号

联系方式:61969012(党政办)61969001(招生办)                地    址:重庆市沙坪坝区大学城中路82号